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来之不易的宝宝取名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来之不易的宝宝取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人取名都有哪些习俗?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孔子曾说:名不正则主不顺;苏东坡也曾说:世间唯名实不可欺,都道出了姓名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特别在古代,对取名当成人生大事,轻视不得,所以,就有各式各样关于取名的传统习俗。
就是根据孩子出生时的节令或花卉而命名,比如:春花、夏雨、秋香、雪梅等,一般女名较多。
根据孩子出生地,或者孩子出生他乡,为了让孩子不忘祖籍而命名,比如:沈申、京生等。
在以前,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严重,如果连续生下女婴,因为盼子心切,也会给女儿起一些这样的名字,比如:招娣、换娣、胜男。
有的夫妻没有孩子,就领养一个孩子来养,为了纪念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就给孩子这样命名,比如,来宝、来娇等。
就是根据孩子生下来的体重,来命名,比如,六斤、七斤等,在鲁迅小说中曾经这样描述: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做小名。
根据孩子的大小来排行,比如《水浒传》中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恒在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电视剧有所改编)中,母亲不分性别,分别给孩子起名:张大民,张二民,张三民,张四民,张五民; 刘静的小说《父母爱情》中,“我”的小名是根据孩子排行叫“小七”。
根据五行取名,缺啥补啥,比如小孩缺金,就含金字或金字旁,我曾经认识一个,叫“金鑫鑫”。鲁迅在小说《闰土》说: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有的地方,孩子出生后,家长出门碰到啥就给孩子叫啥,比如,见山。
还有就是“小"字的应用。
在上世纪6、70年代,我国老百姓对军人特别崇拜,名字叫军军、兵兵、红军等等的特别多,就我村来说光是小兵就有六个,还有小军,晓军等等。
其实,兵在军队中属最低的阶级,本来就低你还再加上小一一小兵,我想,这不是大多父母的本意。
在我村有兄弟几个,老大叫能官,老二叫跟官。且不说这兄弟几个能否当官,起码这符合其父母盼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愿望。
小兵们则在名字中就显得低微了。所以,名字中“小"“晓"等等起用时应该根据后面的字联用才好。
在你的老家,管火柴叫什么?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六七十年代,物质溃乏,一切都是泊来品,我们老家管火柴叫洋火。还有很多日用品也带洋字,洋瓷盆,洋瓷碗,洋毛衫,洋油灯,凡是好一点的东西都带洋字。
回想往事,记忆犹新。那时火柴五分钱一盒,家里每人都节约用。灶台火炉旁都有储存火柴的专用地。平常有柴头当火源,只有特殊情况才用火柴,如果一只火柴沒有引燃,多一根就得听母亲几句唠叨抱怨。
我们生活经历了日新月异变化,现在物质丰富,生活幸福,我们都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生活中不需要洋货,不需要带洋字的生活用品了。这是我们几代人排除千难万险换来的。
我们这里把火柴称作洋火。在旧社会,我们天水城里有个资本家,叫楊合庭,他家在城里有造火柴的厂子。叫“洋火厂"!解放后,被公私合营后经国家收购,成了“天水火柴厂“!天水水柴,因配方优良,易着!盒大量多等优点,被轻工部授于“全国优质产品“!全国有名!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来之不易的宝宝取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来之不易的宝宝取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