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什么跌打损伤的中药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有什么跌打损伤的中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几乎都会用到草乌、川乌或附子,它们真的能镇痛吗?
川乌和草乌均为毛莨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的块根,四川栽培的乌头称川乌,野生的和其他地区产的均称草乌。
两者功能主治基本相同,为辛、苦、温之品,可用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确,麻醉止痛等。
附子跟它们也是来源于同一植物,根是团块状为川乌、草乌,侧根就是附子,炮制后就是常用的附片,因为是附生于川乌的主根上,故名附子。附子的作用比川乌草乌更强,其大辛大热,善于走窜,散寒止痛效果更强,并能回阳救逆。
所以三者是有止痛的作用的,从中医原理来说,体内有寒,寒使血液凝结不通,不通则痛,而乌头、附子这类辛散之药,能使温化寒邪,使不通变通,以达到止痛作用还顺便祛除了病因。
从现代药理学而言,这三者也是有止痛作用的。三者均有毒,吃起来麻口,因为它们含有很多生物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乌头碱,它们是药物的主要有用成分,有麻痹神经、刺激交感神经等作用,从而止痛。比如外用含乌头的止痛膏等药物,我们会感到局部有受刺激的麻感,然后就感觉不到疼痛了,就是因为神经受得了麻痹。
关于川乌和草乌制剂镇痛临床研究资料证明,与常规镇痛药相比,除了镇痛作用确实之外还有诸多优点:①与阿片类和解热镇痛药等化学类药品相比较少产生对机体脏器损害的不良反应,如肝、肾、脑、心血管系统等脏器的损害;②--般情况下不产生因长期反复应时所产生的依赖性、耐受性和成瘾性;③可改善患者的病理状态,前面说了可以既止痛有消除病邪;④价格低廉、来源丰富,易于被患者接受。
提醒:川乌、草乌、附子,均有大毒,它们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严重时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采用正确的炮制和煎服方法。
植物图:
川乌
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几乎都会用到草乌,川乌或附子,它们真的能阵痛吗?
首先说一下几种药的功效:
草乌,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效为祛风湿,散风寒。治疗痹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注意,孕妇禁用,不能和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川乌,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效为祛风湿,散寒,止痛。本品祛风湿,对于风,寒,湿邪气均有较强的作用,为治疗风寒湿痹的常用药。因其性热,散寒止痛力优,故寒邪偏盛之痛痹尤其适宜。本品还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孕妇禁用,同样不能和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味辛大热,秉性纯阳,药力颇强,既能助心阳以通脉,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之元阳,又能散阴寒,以利阳气恢复,固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同时还可以补益肾阳,凡肾,脾,心诸阳气衰弱者均可选用。此外本品既温通止痛,又祛风寒湿邪,且止痛能力强,为治寒凝诸痛要药。但阴虚阳亢,热证及孕妇忌用。反半夏,贝母,白蔹,白及。内服需要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仔细看看很多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不管是口服还是外用几乎都会用到草乌、川乌或者附子,尤其是外用重要或者中成药都可能用到草乌、川乌或附子,很多治疗跌打损伤的口服中药也会有制草乌、制川乌或制附子等成分,它们的确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草乌、川乌以及附子。
一、川乌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性热味辛、苦,有大毒,生品一般不作为内服。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等,生用多用做外用。
二、制川乌
制川乌是川乌的炮制品,其性热味辛、苦,有毒,但是毒性较生川乌小了许多,可以用于内服,但是由于其依然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制川乌善除寒湿、散风邪、止痹痛,常用于治疗寒湿痹痛日久,关节疼痛不可屈伸、中风手足不仁、痹痛筋脉挛痛;又因其能温煦脏腑,善于散寒止痛、温里止痛,适用于心腹冷痛、胸痹心痛、感寒腹痛、寒疝腹痛等。现代研究发现,制川乌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
三、草乌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性热味辛、苦,跟川乌一样有大毒,一般不做内服用,常做外用。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等。
四、制草乌
制草乌为草乌的炮制品,性热味辛、苦,有毒,其毒性较草乌药小许多,可以小剂量作为内服用,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制草乌具有抗炎、镇痛以及局麻等药理活性,其功效与制川乌相似,但是其温里祛寒作用较强,擅于 祛寒胜湿,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顽痹及心腹冷痛、疝痛等。
五、附子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有什么跌打损伤的中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什么跌打损伤的中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